close

1173767548462  

五月五日慶端午!端午節大家知道要掛菖蒲、帶香包、吃粽子,那麼大家知道這些端午節習俗的意義嗎?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釋這些端午節習俗的意義吧~

 

 

 

端午節習俗的意義─飲雄黃酒
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,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。古語曾說“飲了雄黃酒,病魔都遠走”。雄黃是一種礦物質,俗稱“雞冠石”,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,並含有汞,有毒。一般飲用的雄黃酒,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微量雄黃而成,無純飲的。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,雄黃酒外用尚可,飲則有害,必須慎用。

 

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,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。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,用雄黃泡酒,可以祛毒解癢。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,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、耳鼻、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,意在消毒防病,蟲豸不叮。把雄黃酒灑在牆角、床底等處,可以驅蟲,清潔環境。

 

端午節習俗的意義─佩香囊

端午節小孩佩香囊,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,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。香囊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包以絲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作各種不同形狀,結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瓏可愛。

 


端午節習俗的意義─掛艾葉菖蒲
在端午節,家家都以艾葉懸於堂中,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,貼以艾葉,婦人爭相佩戴,以避邪驅瘴。或用菖蒲、艾葉、榴花、蒜頭、龍船花,製成人形稱為艾人。艾草代表招百福,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,插在門口,可使身體健康。菖蒲葉片呈劍型,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,用菖蒲作劍,插於門楣,有驅魔祛鬼之神效。

 

端午節習俗的意義─懸鐘馗像

鍾馗捉鬼的故事,在民間十分普及。在江淮地區,家家都懸鍾馗像,用以鎮宅驅邪。相傳唐明皇開元,自驪山講武回宮,瘧疾大發,夢見二鬼,一大一小,小鬼穿大紅無襠褲,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,繞殿而跑。大鬼則穿藍袍戴帽,捉住小鬼,挖掉其眼睛,一口吞下。明皇叫住責問,大鬼回答說:「我名字叫鍾馗,考武試落榜,願為陛下除妖魔。」明皇醒後,瘧疾痊癒,於是令畫工吳道子,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,通令天下於端午時,一律張貼,以驅邪魔 

 


端午節習俗的意義─拴五色絲線
中國古代崇拜五色,以五色為吉祥色。因而,節日清晨,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拴五色線。繫線時,禁忌兒童開口說話。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,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,拋到河裡。據說,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﹔扔到河裡,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、疾病沖走,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。


端午節習俗的意義─吃粽子

端午吃粽子大概是最流行的風俗了,而且粽子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。粽子又叫「角黍」,這個習俗源於荊楚之人,在五月初五煮糯米飯或蒸粽糕,用竹筒盛裝投入江中,以祭祀屈原,後來用粽葉代替竹筒。

 

 

端午節習俗的意義─賽龍舟
賽龍舟,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。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,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。他們爭先恐後,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。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。借畫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競渡之習,盛行於吳、越、楚。

 

因為到了五月天氣炎熱,開始容易散播病毒、蚊蟲,也容易中暑,所以這些端午節習俗的意義大都是為了驅邪避凶~

端午節了天氣好熱~吃麻吉麻吉蛋糕捲,外皮QQ,冰過內餡好像冰淇淋,只有湯尼有賣喔>>>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:網路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tonybakery 的頭像
tonybakery

我愛湯尼菓子森林

tonybak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